游客发表
2.民主与发展的关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最管用主要体现在民主与发展关系上。
一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加强中国宪法理论研究,提炼标志性概念、原创性观点,正确阐释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实质、内涵和意义,讲好中国宪法故事,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
对这个问题,需要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予以正确认识和说明。宪法中有一些规定具有直接实施、直接适用的性质。最早是间接的、内含的,后来是直接的、明示的。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大先后通过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2020)、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2021)。刘少奇同志1954年9月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首次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称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刘少奇选集》下卷,第157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集中体现我国国家政权的根本性质、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和国家活动的根本准则,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根本性质,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具有根本地位。今天,根据新的实践和认识,我们党又作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因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宪法意义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邓小平同志孜孜以求的是增进人民福祉。即便在一些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追求继续坚持实行民主。(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在宪法上的核心内涵诠释1.最广泛的涵义一是,民主主体的广泛,在宪法上主要表现为享有民主权利的公民条件。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讲话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经过长期革命和斗争的实践,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体系化的民主理论。宪法通过确认民主制度等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张震,西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1982年宪法,终于使民主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在对1954年宪法关于民主的规定基础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并将国家性质修改描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之,全过程人民民主融贯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全链条,融贯于党和国家机关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等工作各方面各层级的全方位,融贯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其实施过程的全覆盖,为实现人民民主提供了最广泛的渠道。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工作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2018年修宪后,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21世纪中叶以前我国发展的目标。1940年,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就宪法对国家与人民两者间的关系而言,宪法要回答民主在国家与人民之间如何更好运行,包括但不限于,国家权力的人民属性的诠释、人民权利的国家目标的价值等。
结 语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立法法明确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念上升为中国立法活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有效地提升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立法活动中的地位,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则成为贯穿立法活动全过程的基本遵循。
宪法上民主的特殊内涵,紧紧围绕着宪法上的两大主体,即国家和人民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展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更好实现民主的实质诉求。毛泽东同志关于何谓宪法的重要论述,亦揭示了民主是近现代世界各国在立宪精神和价值追求上的共同点。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的发展历程中,虽然有挫折、甚至失败的经验,但是民主实质和民主形式的科学结合是一条主线,1982年宪法在恢复了正确的民主形式的前提下,通过40多年来的宪法实践,日益重视民主的实质内涵及制度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上了党章的,上了宪法的。全面执政之后,中国共产党非常注重以法治方式确认民主革命的成果。
1982年公布施行的现行宪法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夯实了根本法基础。二是,将民主实质和民主形式相结合
国家供给必需的物质上的便利,以保证公民享受这些自由。民主的法律化首先是民主的宪法化,应当在宪法中建立健全民主的最高形式,并以此作为发展民主的根本遵循。
另一方面,民主与建设美好世界、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息息相关。人大代表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人大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民主作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意义。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一个十四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如何更好实现人民民主,实现从人民主权到国家治理的无缝衔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无疑是最优选项。而民主无疑是其中最核心表达。
诚然,现行宪法到目前还没有明确规定全过程人民民主,但毫无疑问,人民民主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以人民为中心也是中国宪法的精神之一,因此,全过程人民民主属于宪法原则和精神的范畴。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就非常注重两者的科学结合,并日益认识到,只有取得国家政权并长期执政,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实质内涵。
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植根中国历史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体现全人类共同价值,既保障了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也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中,务必清醒认识到民主与法治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
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二)民主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人民主权,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宪法普遍确认的基本原理。
第一次权力分工,就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产生以及制度运行来实现。而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指出,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即便在一些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追求继续坚持实行民主。
3.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日益认识到民主建设必须上升到制度化和法律化的层面。两者互相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决定民主的最真实的成色。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各国追求民主的探索和努力,应充分尊重、互学互鉴,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四是,民主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全过程人民民主,内涵民主与法治、发展、治理等的辩证关系,外显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形态。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